因為政府胡亂開放外勞及大陸勞工的政策(財團要求、施壓),
現在台灣的很多低薪工作(三萬以下)已經被這些人佔去,
又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工作、打工,
(事實上,政府在桌面下,用一些奇奇怪怪的專案,已經通過很多大陸人士來台工作)===>這本不應該。
未來台灣的薪資會更低,
再加上有一個沒甚用的假勞動單位---勞委會,
台灣的勞動條件是全世界倒數的差喔。
(PS:有人說無薪假發明的好啊,讚啦!!)
我家女王就是做外勞仲介的,不管是勞工、幫傭、看護工,基本上都沒有人願意做,不找外勞、大陸看護的,請問要找誰?再說了,這一群人多少有一些單位、公司在管理,有些特殊工作就比較不用擔心找來一些奇奇怪怪的人來,之前就碰到應聘幫傭,結果全家被下迷藥,然後就被洗劫一空啦!
講這些就是強調媒合的機制,一個願打、一個願挨,這樣多少就可以降低結構性失業率的現象
我認為仲介業比較適合這類的人,不管是賣屋,賣車,還是賣其他東西,有一點年紀的人是比較有說服力的,所以不要把年紀當作藉口,要妥善的利用這項特質,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的。
iT邦幫忙MVPcdfu提到:
不管是賣屋,賣車,還是賣其他東西
這類職業需要進修專業知識
我遇到『連自己產品都不懂的業務』一概打槍
中、老年人願意加油,那我當然OK,年齡本就不是問題
可是,幾個中老年人願意好好加油在『要先付出』的專業知識上?不多,也不容易吧‧
念過管理學的,都聽過德國IBM車廠有一條生產線,全部都是中高年齡者
車廠為了這些人,特地改造生產線,以符合他們不夠靈活、不夠高....等等天然『差異』
結果....這條生產線的生產效益、品質,大大超越一般生產線
比起『改造生產線』成本支出,完全划算
這類案例,就是企業為中高年齡者考慮的一個好案例
另外,北歐AUDI也有類似案例
他們有一條生產線,全部都是接近退休的技師,有年齡下限,年輕人不能去
速度慢,但是一絲不苟、成熟穩重、品質絕佳
如果我是企業主?當然可以參酌看看,中高年齡者具有高度穩定性、講究團隊,這是年輕人比不上的‧
所以結論還是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呀!!!
bigcandy提到:
德國IBM車廠
IBM也有製造車子??不知道現在用什麼CPU、晶片組和記憶體容量如何??耗油多少? 台灣有賣嗎? 那家代理商? 有五年10萬公里保嗎? 價格大概多少?
唉! 我在想什麼??
bigcandy提到:
全部都是接近退休的技師
這才是重點, 因為有技術, 車廠運用他們的經驗和穩重, 來生產品質較高的車系.
bigcandy提到:
念過管理學的,都聽過德國IBM車廠有一條生產線,全部都是中高年齡者
我一定是不大用功, 所以從來都沒唸到這一段.......
老或年紀大都是每個人都會遇到,如果今天我們能關照這些中老齡勞工,就如同我們體貼老人為老人設置老人設施一樣。大家可能都高估自己,認為這些失業的中老齡的勞工,年輕不努力或是不會做生涯規劃,所以老大徒傷悲。可是我認識許多的失業者,他們的失業,並不是專業不足而是沒有工作機會。也許大家會感覺很奇怪,不是機會很多嗎?其實目前失業的情況大都是產業外移,導致整個公司生產線等相關人員(生產線組裝人員、品管、生管、製程...)一起失業。有的公司連IT人員都裁撤或委外,不然就要求勞工去大陸上班,薪資只有大陸津貼(6000-10000),反正勞動條件並不是很好啦!如果您有妻兒,那該怎麼辦?大家認為做IT的比較不會遇上這種事情,我個人看法也並不認同。
看來我還是乖乖玩我的股票好了....
靠夭講錯.......是BMW啦
德國的BMW汽車公司卻堪稱革新表率。
德國法律向來保障工會力量,資方無法隨意汰換員工,於是BMW集團在二○○七年推出「全為明天」的試驗計畫,藉由模擬員工年齡結構,檢視因應之道。
計畫主持人皮波(Michael Pieper)選定一條生產線,將情境設定為二○一七年,並廣徵五十歲以上志願者參加試驗。他還聘請專家逐項分析作業流程,並針對健康管理、在職訓練、重新設計工作場所與內部溝通等項目,推出七十項新措施。
廠區硬體人性化 螢幕字放大,免費健檢
《柏林日報》(Berliner Zeitung)走訪六十歲的溫佐(John Wenzel),他坦承新改變稍難適應,包括上工前得做彎腰、甩肩等延展體操;而且廠區內新增健身房、休息室,甚至擺上盆栽與躺椅,連牆壁都漆成暖色調,他說:「這些東西,到外面去跟人家講,沒人相信的。」
五個月後實驗結束,這條被謔稱為「阿公線」的產能驟增七%,遠遠超過其他流程分項的進度。皮波總結:「事實證明,只須付出一些努力就可提高產能,還能維持品質。」他所指的努力包括免費健康檢查;在餐點貼上色籤,提醒員工健康飲食;依個人身高調整工作平台高度;放大電腦螢幕字體等。
BMW實驗工廠高階主管共同發表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(Harvard Business Review)的文章透露,整個實驗的直接投資不到兩萬歐元(約合新台幣八十萬元),實在實惠,於是兩年前在集團內全面推廣。
人力專家潘永可(Brigitte Pajonk)強調,高齡、少子是社會趨勢,企業應想辦法創造有利環境,將老化人力轉變成助力。她舉例奧迪汽車(Audi)的R8運動跑車生產線清一色是資深員工,因為製程特別複雜,年長者的動作慢,反不易出錯。
其他的跨國大企業,如德國航空(Lufthansa)、化學龍頭巴斯夫(BASF)與批發零售業Metro集團,也進行類似試驗,以達成多世代平衡的人力結構,避免掉入歐盟所預測困境:二○五○年來臨時,六十五歲以上人口達到十五歲以下人口的兩倍,企業與政府的財政系統恐被龐大的退休金壓垮。
【2011-03-14/商業周刊/1216期/P.133 】
以上內容早已呈現在實際廠區..我是在大約前年念到,商業週刊今年才登..給大家參考
所以問題應該分兩大類
1.中高齡持續就業,這是糖叔說的情形
2.中高齡重新就業,這才是女王題到的問題
BMW車廠是1的情況
AUDI車廠是2的情況
重新就業真的難在自我調適(很多人無法彎腰)、技術層面(專長不對或過時).......
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少,我覺得反而排到第三去了
bigcandy提到:
BMW車廠是1的情況
AUDI車廠是2的情況
靠夭又講反........
bigcandy提到:
靠夭又講反........
糖叔難道是撞到了.......
echen688提到:
糖叔難道是撞到了.......
很好,有回應我本周的主題